上海模具展_2022上海国际模具展览会_DMC2022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
新闻中心

“精模奖” 评选活动圆满举办!

“精模奖” 评选活动圆满举办!

2020年10月13日   DMC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


20210202114546.gif



2020年10月11日,在第二十届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期间, 两年一次的“精模奖” 评选活动圆满举办。 本次评选共分 3个组别, 分别是:冲压模具及标准件组、塑料模具组以及铸造模具组,特色鲜明,全面呈现了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冲压模具及标准件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210204121004.jpg20210204121004.jpg


疫情过后的国际模展, 依然展露了勃勃生机, 伴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进, 各大模具厂商也紧紧把握二次创业的机会, 积极发展基于新能源相关的车身轻量化业务, 为展览奉献出了两年来的新技术成果, 也为新能源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提供了应有的力量。


在冲压模具 / 面, 中、 大型的模具厂商已经全面具备了大型复杂覆盖件、 铝材覆盖件及超高强度板冲压模具的研发制造能力。 在CAE 技术的应用上从简单的拉伸成型性仿真已经进入了全工序回弹预测及全工序 A 面重构补偿的阶段。 在冲压件外观质量预判及前期控制方面都从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在结构设计上对各种复杂斜楔的应用都能够熟练自如, 并且在模具强度的仿真预判及控制也有多个厂家进行了实际应用,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中小冲压模具方面,模具加工精度和功能集合程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其中一些电子元器件模具已经可以在200SPM 的情况下进行在线激光零件尺寸检测, 并能自动化控制伺服驱动系统对零件尺寸进行及时调整。 这引领了模具智能化发展的方面, 也为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在标准件方面, 标准件厂商已经在成本及效率方面动了大量的脑筋, 比如采用铜、 铁双金属铸造式导板的研发与应用, 大大降低了模具厂的采购成本, 也相应的提高了拥有此技术的标准件厂商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一些标准件厂商在差异化竞争方面进行了市场开拓,有些斜楔标准件已经从常规标准件走向了半订制半标准的模式, 节省了模具空间并极大的提高了综合生产效率, 也提高了整体模块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并为标准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感应元件与传统标准件的结合, 实现了模具自动化和检测功能的集成,此方面也应是标准件厂家发展的新方向。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整个模具行业仍然急需持续技术创新, 进一步提升中国模具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塑料模具 : 强链、 固链、 协同发展


20210204121012.jpg



模具作为产品制造链的支撑环节, 如何强链、 固链、 协同发展, 如何实现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成为本次展会的主题, 本次展会是疫情过后的塑料模具企业的首次亮相, 经历疫情考验的参展优秀企业斗志昂扬, 纷纷展示了两年来自身创新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集成化强链方面, 银宝山新参展的侧压反补偿后保险杠注塑模具, 采用防涨模反压结构, 保证模具最大变形量 0.07mm, 解决了制件飞边问题。 采用注塑机浇注系统集成与空气辅助注塑工艺, 成型周期达到 28秒。“六件一体大型仪表板” 注塑模具, 包含了本体 + 骨架 + 气囊框 + 网布 + 嵌件 +帽檐等形状, 并实现全自动在注塑机上一体成型生成, 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研发了模内网布自动折弯技术, 采用机械手推板将网布推进模具定位, 同时顶块向网布方向收缩,网布折弯可以更稳定贴紧产品, 防止网布往外翻, 安全系数得以提升, 为了实现网布折弯动作功能, 模具设计了三次顶出结构。


工艺创新强链方面, 浙江凯华模具参展的核磁共振外壳注塑模具, 制件尺寸达 2300mm*2000mm*500mm, 塑件重量达25kg, 模具重达 65 吨, 采用微发泡注塑、26 点热流道注塑、 创新装配工艺等技术,替代原有热压成型工艺, 效率提升 1 倍, 拓展了注塑工艺在大型医疗设备上的应用。


物联互联强链方面, 海尔模具不仅展出了基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模具子平台, 共建模具生态, 赋能中小模具企业, 还展出了应用物联管理和工艺监测系统的注塑模具, 为满足高品质外观制件要求, 采用型腔压力温度传感器监测与多点顺序阀热流道联调技术, 控制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缺陷, 满足高端家电装配间隙和高品质外观的需求。 采用基于数据分析平台的生产物联管理模块, 进行模具生产的远程数据管理, 实现模具生产和资产管理的提质增效。


本届展会的参展企业还在微发泡、 多色注塑、 叠层注塑、 环氧树脂注塑等先进成型工艺和新型模具结构方面进行产业化应用, 满足产业链的定制需求。 随着展会的进行, 塑料模具企业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展示, 这次疫情将成为塑料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催化剂, 实现行业的强链、 固链、 协同发展。


铸造模具 : 拓展需求 勇于创新


20210204121018.jpg


尽管受疫情影响, 展会上几乎看不到外商参展, 国内铸造模具企业仍有十几家, 能代表中国铸造模具先进水平的几家企业都有展台, 如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辉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鑫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宁波天正模具有限公司以及宁波鑫林机电模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本次参展模具仍延续原来的传统零件为主, 新品偏少, 如宁波天正模具有限公司的镁合金前副车架 2000T 压铸模具, 宁波鑫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电动变速箱 3000T 压铸模具,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空后副车架低压浇铸模具, 广州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电池盒(复杂) 4200T 压铸模具等。


展会只是整个行业的局部反映, 有很多模具因客户保密条件限制无法参展, 展会上没有看到半固体压铸模具的展出。但总的来说,新材料、 新工艺、 新型产品的开发还是偏少。


铸造模具行业要改变这种创新不足的现状, 必须在技术开发上往前延伸, 与上游客户尤其是主机厂精密合作, 挖掘更多可应用铸造生产的零件, 为铸造模具行业拓展市场需求。 为此, 铸造模具行业不光要在技术上创新, 还需要有马斯克式的敢想敢干的魄力, 像战胜新冠疫情一般迎接辉煌。


中国模协每逢公历双年开展的“精模奖” 项目评定活动始于 1990 年, 2006 年正式将此项评定活动命名为“精模奖”。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精模奖” 评定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 影响力日益扩大, 模具企业申报积极性逐年提高,“精模奖” 评定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模具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 有力地推动了模具行业的技术发展, 正在成为促进模具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http://www.dmc-expo.com/h-nd-85.html#_np=2_314


在线联络
 
 
 联系方式
☏:400-775-9328